导航菜单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 > 专题专栏 > 全面从严治党

湖北襄阳:以文物话廉扬清风

2023-03-282620

初春时节,湖北襄阳古城,天朗气清、春和景明。汉江临江水畔石阶下,一块镶嵌在条石驳岸正中的“民不能忘”大石匾,成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竞相参观打卡的“网红”点。

“这块‘民不能忘’石碑,背后昭示了‘官不能忘民’的深刻内涵。感受绵延厚重的勤廉文化,我们必须牢记‘江山就是人民,人民就是江山’的谆谆教诲……”襄阳市水利系统党员干部来到石碑前,感悟文物背后的勤廉文化内涵。

斑驳的石匾,诉说了一位感人的清官廉吏——郑敦允。清道光年间(1828年),郑敦允任襄阳知府后,了解到汉江北岸的樊城堤防遇洪即溃。老百姓苦不堪言,而堤防却不在官银修固之列。他迎难而上动员士绅、商贾、民众募捐。1830年冬大堤修成,郑敦允被调任武昌粮储道。1831年6月,汉江遭遇大洪水,新修大堤经受住了洪水冲击。8月,更大的洪水袭来,终因子堤设计抗洪强度不够,新修大堤部分塌陷。

郑敦允深深自责,执意要求回任襄阳守修堤防。襄阳百姓听说郑公要回襄阳,“走迎三百里,日夜牵挽而至”。郑敦允回襄阳后,立即着手修堤,日夜巡视,终因积劳成疾,于次年农历正月不幸离世。襄阳百姓“民哭公,如哭私亲”。他去世后第三年,襄阳百姓自筹资金为其于公馆门外修建“郑公祠”,并雕刻镶嵌“民不能忘”石匾一方。他所主持修建的这一段堤防,被称为“郑公堤”。经过再修,郑公堤一直成为守护樊城百姓的铜墙铁壁,再也没有溃塌过。

如今,这块“民不能忘”石碑及所在的襄樊码头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襄阳市纪委监委在深挖廉洁文化资源的过程中,注重挖掘、提炼、转化、运用,专门策划制作了廉洁文化专题片《悠悠襄江 民不能忘》,这段尘封的勤廉故事方得以重新为人们所知。

“襄阳厚重的勤廉文化是激励党员干部清廉守正、担当实干的源头活水。”襄阳市委常委、市纪委书记、市监委主任余世明介绍,郑敦允勤廉事迹蕴含的“体恤民情、造福一方”,是激励党员干部清廉守正、担当实干的历史教材。

近年来,襄阳市对厚重的廉洁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整理古圣先贤、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,挖掘历史文物、遗迹里的廉政故事,古风今唱、古事新说,让廉洁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廉政教育资源。

襄阳市纪委监委围绕蜀汉丞相诸葛亮、西晋征南大将军羊祜、清道光年间襄阳知府郑敦允等历史勤廉人物和事迹,先后创制出《千古智都 文化廉城》《千古堕泪碑 襄阳勤廉石》《悠悠襄江 民不能忘》三部廉洁文化专题片。三部专题片从现存的历史文物、遗迹起笔着墨,细数清官廉吏、贤达名士淡泊名利、清正廉洁、勤政爱民的政德操守,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汲取廉为政本、持廉守正等传统廉洁文化精华。

襄阳市还从涵养文化、强化教育、创新载体等方面持续用心用力,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实起来、强起来。将市区开往诸葛亮躬耕地古隆中的512路公交打造成为“清风廉旅”号公交专线,把诸葛亮等勤廉故事“搬”进车厢,打造流动的廉洁风景线。同时,在羊祜山下的湖北文理学院附中设立羊祜文化节,营造引廉入教、润廉无声的良好氛围。

依托红色资源、传统文化、家风家训等,襄阳市纪委监委还整合20处廉洁文化阵地,串珠成链汇成“廉行襄阳”廉洁文化电子地图,让廉洁文化更加可观、可感、可参与。自廉洁文化电子地图发布以来,共有10万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实地参观学习。

“我们将充分运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一资源优势,深入挖掘提炼蕴含其中的丰富廉洁元素,在进一步转化、弘扬、发挥作用上下功夫,做到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。”襄阳市委常委,市纪委书记、监委主任余世明表示。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张凡)

来源:光明日报客户端



首页

医院概况

新闻动态

科室导航

预约挂号
预约
挂号
联系我们
联系
我们
就诊指南
就诊
指南
返回顶部
返回
顶部